当前位置: 首页 > 男性频道 > 男性疾病 > 常见疾病 > 脂溢性角化病分类及治疗大解析

脂溢性角化病分类及治疗大解析

脂溢性角化病(SK)也被称为老年性角化症或老年疣。一般发于30~40岁后,是中老年很常见的一种良性皮肤肿瘤,男女都可累及,无性别差异、无自愈倾向。

病因及临床表现解析

病因及临床表现解析

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多发生于面部、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,一般不累及掌、跖。与日光照射有密切联系,可发生在任何年龄,且发病率以及皮损的数量、大小均随增龄而增加。另外,其发病还有一定的家族性,遗传方式可为常染色显性遗传。研究发现,生殖器官部位发生率较高和HPV感染有关。此外,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甘油三酯和较低高密度脂蛋白。

SK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为扁平丘疹或斑片,淡褐或深褐色,表面光滑;后逐渐增大隆起,表面可呈轻度乳头瘤样增生,直径不超过75px,常附有油腻性鳞屑,病程缓慢,无自愈倾向。典型的SK不难诊断,但不典型者很容易与黑素瘤、色素型基底细胞上皮瘤、日光性角化病及色素痣等相混淆。

相似疾病诊断和鉴别

1.老年性雀斑样痣:位于日晒部位,故亦称日光性雀斑样病,为大小不等的浅褐或深褐色斑,不高出皮面,与脂溢性角化病早期损害相似,但脂溢性角化病临床上角化明显,略高出皮肤,可有脂溢性鳞屑,组织病理不同,可以区别。

2.痣细胞痣:表面光滑不呈疣状,无脂溢性鳞屑,组织病理可鉴别。

3.日光性角化病:皮损潮红或正常皮色,境界边缘不清,无油腻性鳞屑,组织病理可鉴别。

4.色素性基底细胞癌:形状不规则,具有珍珠状卷曲边缘,表皮薄而发亮,可有毛细血管扩张,中央凹陷或呈溃疡。

病理特征及临床分类

一般脂溢性角化病分为7型: ①棘层肥厚型 :棘层肥厚明显,瘤细胞主要为基底样细胞,病变处表皮增厚形成粗网状或条速;②角化过度型:角化过度与乳头瘤样增生显著,棘层肥厚不明显,表皮以鳞状细胞为主,可见假性角质囊肿;③腺样型:表皮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,两层基底样细胞组成,表皮向真皮延伸;④巣状型:表皮内有明显细胞巢,部分细胞巢胞核小而深染,部分由较大的基底样细胞组成;⑤鲍温样型:皮损中有鲍温样病理改变即表皮内细胞异形,主要见于曝光部位;⑥刺激型:较多鳞状组织形成鳞状漩,细胞扁平,有嗜伊红变性;⑦黑素棘皮瘤型:皮损内含大量色素,黑素细胞大而多。

热门标签

热门文章